報應來了?
報應來了?日本北海道網走市發(fā)生了一起扇貝大面積死亡事件,目前已確認約1.8億粒死亡,占該地區(qū)今年計劃產量的90%。這一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悲?。渴欠衽c日本政府釋放的核廢水有關系呢?
事件發(fā)生地
(資料圖片)
事件的發(fā)生地位于日本北海道東部的咸水湖——能取湖,與海洋相通,為溺谷型瀉湖,因陸地下沉或上升而形成漏斗狀湖泊,中間低,四周高。能取湖面積約58.4平方公里,中心最深處21.2米,周圍水域水深不足5米。
能取湖是日本最大的扇貝養(yǎng)殖基地之一,每年9月,養(yǎng)殖者都會將扇貝貝苗淹沒在能取湖里的養(yǎng)殖籃中,讓它們在水里度過冬天。能取湖的扇貝以其肉質鮮嫩、口感細膩而聞名,在國內外市場都有很高的需求,而中國正是其出口消費的主力。
扇貝為什么會死亡?
據報道,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養(yǎng)殖者們發(fā)現,能取湖的養(yǎng)殖筐內開始有大量幼扇貝死亡。目前,網走市水產研究所正在對幼扇貝和湖水水質進行測試,但截至目前,扇貝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
有些漁民懷疑是因為今年冬天氣溫過低導致湖水結冰過厚,影響了扇貝的呼吸和生長。也有些漁民認為是因為近年來養(yǎng)殖規(guī)模過大導致餌料不足或水質惡化。還有些漁民擔心是因為日本政府計劃向太平洋排放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所導致。
福島核事故
這些核廢水來源于,2011年發(fā)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當時,日本東北部海域發(fā)生了9.0級大地震,引發(fā)了巨大的海嘯,沖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造成三個反應堆發(fā)生熔毀、放射性物質外泄,釀成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之一。
事故發(fā)生后,為了冷卻堆芯和防止進一步泄漏,需要源源不斷地注入冷卻水,并且大量地下水和雨水也滲入反應堆內部,導致產生了大量的核廢水。
是核廢水所導致的嗎?
核廢水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水,通常是指核電站、核燃料加工廠、核武器設施等產生的廢水。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有氚、鍶、銫、碘等,這些物質都具有一定的半衰期,也就是說,它們會在一定時間內不斷衰變,同時釋放出輻射。輻射對生物體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癌癥、畸形等后果。
日本政府聲稱,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已經經過了一種名為ALPS(先進液態(tài)加工系統(tǒng))的處理設備,除去了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質,并且將氚的濃度稀釋到了國際標準以下。
日本政府還表示,氚是一種低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影響很小,而且在海洋中會進一步稀釋和擴散。因此,日本政府認為向海洋排放核廢水是安全和可行的方案,然而,這些說法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和專家學者的認可和支持。
國際反對聲
首先,ALPS處理設備并不能完全去除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質,而是只能將其降低到一定程度。據日本媒體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曾經隱瞞了部分核廢水中含有高濃度的鍶、銫等放射性物質的事實。
氚雖然是低放射性同位素,但并不意味著無害。氚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生物體,并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有機氚,從而影響細胞代謝和DNA復制。氚還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大約為12.3年在海洋中不容易消失。
持久性影響
向海洋排放核廢水會破壞海洋生態(tài)平衡和人類健康安全。海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海洋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和影響的關系。放射性物質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給高級生物,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和生態(tài)災難。同時,海洋也是人類獲取食物、資源和休閑的重要場所。放射性物質可能通過海產品進入人體,引發(fā)各種疾病和恐慌。
日本釋放百萬噸核廢水對世界造成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核廢水中放射性物質的種類、濃度、排放量、排放時間、排放位置、海洋環(huán)境等因素。根據一些模擬和預測,核廢水會隨著海流在太平洋中擴散,影響到日本周邊的國家和地區(qū),甚至遠至北美和歐洲。由于放射性物質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它們會在海洋中持續(xù)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的威脅。
本文總結
雖然日本官方表示:能取湖此次的扇貝死亡事件原因暫且未知,但是我們也不排除是核廢水污染的可能性,畢竟能取湖是通海的,試想一下,如果這些扇貝目的是出口的話,即便是有核廢水污染,估計日本也不會告訴你,這些扇貝受到過核污染。
其實,按照日本福島釋放核廢水的情況來看,這些核廢水在經過海洋后,與海水融合一起,然后經過洋流會逐漸的擴散至整個太平洋地區(qū),因此隨著這些核廢水的擴散來看,日本未來或許會發(fā)生更多的海產品大面積離奇死亡的事故。想想這些海產品最終可能會流入國內,流向餐桌,就感覺小日子真的是十分罪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