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節(jié)可以用“名副其實”形容。經過一場春雨,北京的空氣像洗過一樣清新。在綠色文明祭掃的大力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市民用鮮花代替香燭紙錢,告別了“煙火彌漫”,讓清明節(jié)更加“清明”。
一早6點就有市民來掃墓
由于今年清明假期只有一天,清明祭掃呈現(xiàn)出“時間短、流量大、空間小、密度高”的特點。為避開人流高峰,許多市民特意早早就出了門。早上6點,就有市民陸陸續(xù)續(xù)來到八寶山人民公墓掃墓。
(資料圖)
最早一批來祭掃的市民主要是老年人。記者在八寶山人民公墓看到,因為有免費提供的便民小推車,老年人上山掃墓方便了許多。今年,人民公墓在原先400輛便民小推車的基礎上,又新訂購了一批,方便市民祭掃。
在人民公墓西門,園區(qū)設置了鮮花發(fā)放處,由志愿者向市民發(fā)放免費鮮花。整個清明祭掃服務期間,人民公墓共準備了9.8萬支鮮花,并增加了便民鮮花銷售點。根據公示,人民公墓推出了從15元到150元多個檔位的便民鮮花,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一站式服務” 提供祭掃用品
作為全市規(guī)模最大的公墓,人民公墓共設有45個墓區(qū),安葬骨灰近8.5萬份。為方便市民祭掃,人民公墓還在廣場服務棚中設立自助查詢機,輸入相關信息,即可查詢到墓位位置等情況。
今年,人民公墓還新推出“一站式服務”,設立了便民服務臺,集中提供免費水桶、毛巾、毛筆等祭掃用品,讓市民少跑腿,為祭掃群眾“減負”。以往,市民需要帶著各種工具來掃墓,今年,記者看到,許多市民都是輕裝上陣,許多人只是手里抱著一束菊花就上山了。
清明節(jié)前,公墓對園內年久失修的11條墓間道進行了翻新,補種了木蘭、黃楊等,使得墓區(qū)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提升。為方便市民祭掃,公墓還對園內的衛(wèi)生間進行了重新裝修,還在周邊設置了5個停車點。
“今年清明節(jié)假期雖然短,但公墓的服務很到位,所以不感覺時間有多么緊張。”為了給親人掃墓,市民王先生昨天專程從三亞回到北京。他說,自己已經有幾年沒有回來掃墓,這次回來,人民公墓很多地方都讓他眼前一亮。
“今年,園區(qū)還新設置了液晶顯示屏,介紹清明節(jié)民俗和八寶山的傳說,倡導市民文明祭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八寶山人民公墓副經理、新聞發(fā)言人宋哲聰介紹,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厚,這是今年清明祭掃的新現(xiàn)象。
新型祭掃取代 “煙火彌漫”
今年,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聯(lián)合發(fā)出清明節(jié)“理性追思 文明祭掃”的倡議,提倡綠色文明祭掃,安全有序祭掃,弘揚時代新風,理性表達哀思。一些祭掃點結合自身特色,推出各種新型祭掃方式,取代了“煙火彌漫”。
在萬佛華僑陵園,園區(qū)設置了12個“冥幣回收處”,并在便民服務亭設立了“時空郵箱”,引導市民在卡片上傾訴衷腸。在長青生命紀念園,市民在樹梢上系上黃絲帶和風鈴,讓風帶去對逝者的思念。老山骨灰堂則設立了水溶祭祀廳,供市民舉行水溶祭祀儀式。
近年來,隨著骨灰海撒、自然葬等節(jié)地生態(tài)葬觀念的深入人心,人們的殯葬觀念正在向“輕安葬重祭祀,輕物質重精神”轉變。今年,本市在太子峪陵園、福田公墓、外僑公墓、溫泉墓園、通惠陵園推出數(shù)字科技殯葬試點,首次將數(shù)字科技引入殯葬領域。作為一種新型的節(jié)地生態(tài)葬,清明期間,許多公墓也紛紛設立了數(shù)字科技殯葬的宣傳點,引導市民采用“綠色、生態(tài)、人文、科技”的方式紀念逝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