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我的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后喝?可以和別的藥物一起服用嗎?”很多患者開完中藥后都會問醫(yī)生這個問題。天津中醫(yī)一附院骨傷科醫(yī)生楊瑩表示,中藥的服用方法在服藥時間、服藥次數(shù)方面都很有講究,正確服用能夠促進藥物吸收,提升療效;錯誤的服藥方式可能使中藥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議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中藥,避免影響藥效和療效。
服藥時間:六種時間各有適應癥
空腹服,一般在晨起時腸胃內(nèi)沒有食物的狀態(tài)下服用。此時服藥可有效避免藥物與食物相混合,確保藥物快速吸收,促進藥效充分發(fā)揮。具有攻積導滯、驅蟲療效的中藥,均適宜早晨空腹服用。
飯前服,一般在飯前15至30分鐘服用。飯前胃腸道比較空虛,可以讓藥物快速進入小腸并被小腸消化吸收。適合飯前服用的中藥有滋補藥、瀉下通便藥、治療胃腸病以及用于補虛的中藥。
飯后服,一般在飯后30至60分鐘服用。由于部分中藥可能損害腸胃,飯后胃腸道中儲存食物較多,此時服藥,藥物和食物混雜在一起,能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治療某些外感疾病、頭面部疾病以及心肺病的中藥,適宜在飯后服用。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至30分鐘服用。適宜滋陰健胃、澀精止遺、安神、緩下通便等療效的中藥。病在關節(jié)、腰背部者,宜睡前服用中藥。
定時服,部分病癥呈現(xiàn)出定時發(fā)作的特點,治療此類病癥的中藥應在發(fā)病之前定時服用。如瘧疾發(fā)作前兩個小時,應服用截瘧中藥。
不定時服,解熱發(fā)汗療效的中藥以及瀉下通便的中藥不需定時服用。
服藥方式:多數(shù)湯劑都可溫服
楊瑩說,外感風寒者服用辛溫解表藥可采用熱服方式,以發(fā)汗解表。內(nèi)寒癥也可熱服中藥清除陳寒頑疾。冷服是將煎好的中藥藥液放涼后服用。苦寒清熱藥治療內(nèi)熱癥可冷服。止血、涼血的中藥也可采用冷服方式。
服藥禁忌:部分中藥不能與西藥同服
“服用中藥還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楊瑩說。首先,服藥期間,一般忌食生冷、辛熱、油膩、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其次,西藥和中藥應分別服用,前后間隔1小時為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藥與西藥不能同時服用,例如朱砂安神丸與三溴合劑同服會出現(xiàn)腹痛、便血;此外,某些藥物與食物也不能同服,比如補益類的藥物服用期間應少飲茶、忌食蘿卜;心胸部疼痛患者忌食肥肉、動物內(nèi)臟及煙、酒等;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煩躁易怒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熱助陽之品;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黏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外感表證患者忌食油膩類食品等?! ? 蘇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