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婆婆將兒媳壓身下數(shù)落”的視頻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視頻中,婆婆嘴里不停地說著嫌棄女子家里人的話,看場面應該是在樓道門旁,不時還有人上前勸阻。對此,婆媳倆的鄰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婆媳倆吵架是因為育兒矛盾,女子的丈夫出國讀博家里留下一對雙胞胎,一方面帶孩子很累,另一方面?zhèn)z人性格不合,所以就吵起來了。另外還提到“保姆因爸爸去世回家了”和“有人上門調(diào)解后雙方已經(jīng)和好”。
按理說,事情進展到這個地步,當事人們都和好了,輿論層面祝福就好??捎兄槿送嘎?,兒媳長期被婆家人看不起、被婆家人欺負,尤其還提到女子坐月子期間,女子的媽媽被女子的丈夫打了一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就此輿論層面瞬間炸鍋,不少人反問:“就這也能和好?”一定程度上,綜合不同敘事,很容易能判斷出婆家比娘家經(jīng)濟條件好、甚至其它方面也是更勝一籌。之所以強調(diào)這個事情,并不是說條件好就可以欺負人,而是想說不對等的婚姻,容易陷入類似的困境。
甚至不夸張地講,如果知情人所說都是真的,那么從“女子的媽媽被女子的丈夫打一頓”開始,便意味著女子被婆婆壓身下數(shù)落的命運。因為如果丈夫都不極力維護妻子在婆家的地位,那么婆家人如果不開明,結(jié)果自然是被看不起、被欺負。
同樣的,如果妻子都不極力維護丈夫在娘家的臉面,遇上娘家人不開明的情況,結(jié)果也是被看不起、被欺負。就此而言,我們再去審視“雙方已經(jīng)和好”,也就能理解,為何很多人拿魯迅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評價女子。畢竟對于這樣的婚姻,女子還能和好,魯迅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坦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尤其對于“從夫居”的婚姻來講,婆媳關(guān)系普遍很微妙。當然生活方式不同、觀念認知不同,這些都不算要命,最要命的是沒有邊界感。而沒有邊界感便意味著會侵入對方的世界,甚至是人格領(lǐng)地。
所以作為新組家庭成員,就應該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里最大限度地維護對方,唯有如此,才可能讓新組家庭越來越和美。因為雙方的原生家庭在跟新人融合時,完全是看自己人的態(tài)度,如果自己人重視新人,那么他(她)們就算不重視,也不敢看不起或欺負。因為看不起新人,自己人會不高興。
這種道理即便沒有人公開強調(diào),但它就是世俗流轉(zhuǎn)的真理。由此,從“女子的媽媽被女子的丈夫打一頓”到“女子被婆婆壓身下數(shù)落”,關(guān)鍵不在女子太弱或婆婆太惡,而是女子的博士老公“亂作為”和“不作為”。
說實話,家人之間因為一些分歧吵架是難免的,但是動手打人就有些過分了。所以我們說女子的博士老公打女子的媽媽是“亂作為”。再就是“不作為”,出國讀博也好,異地工作也罷,這都不是問題的本質(zhì),只要提前把家里的關(guān)系梳理清楚,“誰說了算”提前安排妥當,應該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一般來講,既然是已婚已育的新組家庭,那么丈夫外出學習也好,工作也罷,家里一大攤子事自然是要交給妻子處理的,也就是怎么安排妻子要有話語權(quán)。至于父母幫著帶孩子,即便也可以有話語權(quán),也依然要處理好邊界關(guān)系,不能還跟沒結(jié)婚前一樣,只要是家里的事情還是父母“說了算”,并且是沒得商量。
因此撇開媒體敘事,從更普遍的家庭矛盾說起,可能“婆婆將兒媳壓身下數(shù)落”的尷尬背后,隱藏著一個“媽寶男邏輯”。因為從眾多“婆家看不起娘家”的事情來看,都或多或少是因為“兒子聽媽”和“媽看兒子”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
這就使得,婆婆看不慣媳婦,兒子也會看不慣媳婦,同樣的,兒子不重視媳婦,婆婆自然也會不重視媳婦,甚至輕視媳婦的一切。如此之下,幾次來回發(fā)酵,關(guān)系自然就臭了。而對于這樣的困境,如果兒子不覺醒,不站出來平衡關(guān)系,那么作為媳婦可能就沒什么出頭之日了。
由此很多人拿魯迅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評價女子顯然是再恰當不過了。至于很多人聽完知情人講述后強調(diào)“這除了祝福還能說什么”,其實背后是希望女子早點離婚、早點解脫。因為在一個家庭中,當丈夫(妻子)都不維護自己的時候,所謂勉強和好也只是迎接更屈辱的時刻罷了。所以說回“婆婆將兒媳壓身下數(shù)落”的事情,最怕的不是尷尬本身,而是面對尷尬當事人們不愿直面問題的本質(zhì)。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