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遼寧大連家長吐槽小學老師點奶茶讓學生去拿”的視頻在網(wǎng)上流傳并引發(fā)熱議。根據(jù)家長在評論區(qū)的回應,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看見這個學生在校門口拿外賣了,上次的外賣是披薩,這次是兩杯奶茶。
(資料圖片)
對此,評論區(qū)有人反問“有沒有可能是老師獎勵學生的,所以才讓學生去拿”,而得到的家長回應是“上次那么大的披薩給這個孩子?兩杯奶茶也是給孩子?學校允許學生喝奶茶?”的反嗆三連。并且還補充強調(diào)“我不經(jīng)常去接孩子,這也太巧了,還全讓我看見了,我沒看見的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從視頻的發(fā)布視角以及評論區(qū)的回應立場來看,視頻中的孩子應該不是這位家長的,只是多次撞上了,覺得有些“不正?!本团牧讼聛?,不過最關鍵的是還捅到了網(wǎng)上,捅到網(wǎng)上也就罷了,竟然還引發(fā)熱議,以至于當?shù)亟逃蛔×?,結果自然是“正在調(diào)查”。
一定程度上,不管調(diào)查結果是什么,讓小學生拿外賣的老師都不會被怎么樣,最多就是“引以為戒”,學校說“以后不要讓學生去拿了”。甚至就算學校不說,經(jīng)歷這個插曲,估計老師也已經(jīng)長記性了。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哪怕根本就不算個事。
之所以如此掰扯這個事情,并不在于事情本身真的值得去掰扯,而是事情中所反映出的家長、學生、老師的關系,讓人覺得有些怪誕。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期,老師讓學生跑腿幫忙,這對于很多學生來講,不說是求之不得,起碼也是樂意的。
甚至,家長聽到老師經(jīng)常讓自己的孩子跑腿幫忙也會覺得很放心,起碼老師喜歡孩子,自然也會在學習上多關照孩子。換句話說,在家長、學生、老師的關系中,除了學和教的串聯(lián),還存在柔軟的人情禮往。
也就是說,過去的老師付出也好,學生跑腿也罷,雙方都是用人心去交換人心的,并不會把“付出”先入為主的置于該不該、值不值的前提上,也不會把“跑腿”先入為主的放在欺不欺、壓不壓的情緒中。
可現(xiàn)在好像不同了,老師讓小學生跑腿去校門口拿個外賣,竟然能被家長當回事的捅到了網(wǎng)上。當然指向也很明確,就是老師的這種行為“不好”,而且是上綱上線的那種不好,并非簡單的“不道德”,因為都驚動當?shù)亟逃至恕?/p>
這也讓我們想到,要是當年農(nóng)村的老師讓學生幫忙干農(nóng)活遇上這樣的家長,估計會被指控“濫用師權”??偠灾议L、學生、老師的關系確實是越來越單向了,除了無差別的角色立場,好像在學和教之外,再無什么可以騰挪的柔性空間。
當然這樣的局面,也不是某一方造成的,而是伴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人與人的關系確實變得越來越疏離,越來越釘是釘鉚是鉚,以至于在對應的角色立場之外,稍有不慎,就會被抓住把柄,進行公開質(zhì)問。
這使得,跟家長聊,家長說“現(xiàn)在的老師真是一點也沒有責任心”,跟老師聊,老師說“現(xiàn)在的家長真是惹不起,當然也躲不起”,跟學生聊,學生說“現(xiàn)在的家長、老師都太會推卸責任了”。雖然這般抽離的描摹不絕對真實,但是卻能基本上反映出現(xiàn)在的家長、學生、老師之間的關系困境。
說到底就是,誰也不滿意誰,最后只能是誰逮住誰的把柄就往死了整,可這樣的關系模式真的好嗎?捫心自問,如果所有家長都是這般德性,還怎么要求老師個個都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呢?這不是開玩笑嗎?同樣的,我們反過來講也不是一樣嗎?
與此同時,有人從可能性的角度分析,假如那個學生是老師的孩子呢?家長又該如何收場呢?這其實也是當下網(wǎng)絡的一個困境,因為被捅到網(wǎng)上的很多事情,多數(shù)都是在沒搞清楚來龍去脈的情況下捅到網(wǎng)上的,以至于鬧騰半天,輿論層面上心了,相關部門當真了,“捅刀客”說“散了,散了,都是誤會”。
指出這個問題,是想告訴“捅刀客”,路見不平可以拔刀相助,但最好還是搞清楚是非再拔刀捅刀,否則動輒看見“不平不公”,而且是自認為的“不平不公”就怒氣十足,拔刀捅刀,鬧到最后很可能把自己也捅傷了。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別總是大驚小怪的看不慣。只要老師讓小學生跑腿去校門口拿外賣,是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是在非課堂時間的情況下進行的,那么就沒必要去質(zhì)疑老師是否存在“濫用師權”的問題,而是要問一問質(zhì)疑的家長,你是不是需要治一治“疑心病”?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