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網(wǎng)編前語
虎歸深山兔出園,乾坤明朗祥瑞添!又到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資料圖)
年,是短暫的停頓,歡慶豐收;年,更是全新的開始,為新的征程擂響戰(zhàn)鼓。
寧波日報、中國寧波網(wǎng)、甬派客戶端攜手象山影視城推出“尋找寧波年味”系列報道,探尋家鄉(xiāng)各種有滋有味的年俗活動,體驗寧波獨特的年味。
配音:麥麥
中國寧波網(wǎng)記者王博黃國飚周子豪麥麥通訊員王朝武
“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南宋詩人周必大曾這樣盛贊湯圓。
湯圓起源于宋朝,古人形象地稱其為“圓子”。
每年冬至、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進入現(xiàn)代,湯圓又稱元宵或者湯團,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食品之一,阿拉寧波湯圓更是聞名全國。
做湯圓的餡料花樣繁多,有黑芝麻餡、糖餡、豆沙餡、果仁餡、薺菜餡等,其中老寧波最愛黑芝麻豬油湯圓。
水沸下鍋,浮水出鍋,趁熱咬上一口,軟糯、潤滑、爽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居民們正在包湯圓。王博王朝武攝
“小時候過年吃湯圓,兄弟姐妹們聚在一起包,有說有笑;現(xiàn)如今,雖然超市里隨時都可以買到湯圓,但過年大家還是要聚在一起,自己包才有感覺。”春節(jié)將至,高新區(qū)新明街道濱江社區(qū)新老寧波人歡聚一堂,七旬老人何竹芬談起湯圓,往事歷歷在目。
上午9時許,居民何竹芬、洪才女、張玉新等人帶來了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和黑芝麻餡料,而后大家開始分工合作:有的和面,有的備餡,還有的準備碗和湯勺。
很快,準備工作就緒,大家圍在一起,包餡、搓湯圓、燒水煮,忙得不可開交。
開包啦!
“阿拉寧波湯圓全國聞名!用水磨糯米粉做皮兒,用豬油、白糖、黑芝麻粉做餡兒,湯圓皮薄餡大,白如羊脂,油光發(fā)亮……”活動現(xiàn)場,74歲的洪才女娓娓道來,她是社區(qū)里的“廚藝達人”,除了包黑芝麻甜口湯圓,還給大家做了冬筍豬肉餡的咸口湯圓。
“做湯圓,和面用熱水還是冷水?”“豬油、白糖放多少合適?”……現(xiàn)場,新老寧波人互相交流,十分熱鬧。
據(jù)介紹,濱江社區(qū)下轄錦誠明都、老廟新村、丁香苑等10個住宅小區(qū),居民5062戶,以本地老人和外地出租戶居多。
“我們湯圓包好,送一些給就地過年的新寧波人!”當天,濱江社區(qū)黨委書記畢琪菁的提議,得到大家的認可。
畢琪菁說:“在大多數(shù)人在家休息安心過年的時候,社區(qū)里還有不少從事保安、保潔的新寧波人依舊堅守崗位。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放棄了與家鄉(xiāng)親人團圓的機會,我們必須把溫暖送給他們……”
包個兔子造型的湯圓。
當天,大家一共包了近1000個湯圓。臨近中午,一鍋鍋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湯圓出鍋,大家擔心食物冷了,就馬不停蹄地打包裝盒,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轄區(qū)保安、保潔員手中,讓他們暖心暖胃過大年。
居民們品嘗湯圓。王博王朝武攝
送完湯圓返回社區(qū)后,大家又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不時傳來歡聲笑語。新寧波人唐師傅老家在安徽,來寧波務(wù)工多年,現(xiàn)在是社區(qū)的一名安保人員。當天,他一邊吃著熱乎乎的湯圓,一邊開心地說,“這一碗湯圓,讓我感到心里暖暖的?!?/p>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