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一女游客“不聽勸阻”用發(fā)簪在城墻上刻字。可以想到的是,輿論層面肯定是群情激憤的。對此,八達嶺長城工作人員稱,已經看到視頻,正在通過監(jiān)控查找(當事女游客),景區(qū)上報后,文物保護部門會根據(jù)情況聯(lián)系司法機構處理。
(相關資料圖)
或許僅憑媒體敘事我們感覺不到八達嶺長城工作人員情緒層面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不妨聽聽原話:“看到了,我把那個視頻轉發(fā)出來了,給我們領導發(fā)過去了,拿監(jiān)控看看她的移動軌跡,我們這邊先上報給文物保護部門,他(她)們會根據(jù)這個程度,聯(lián)系一些司法機關,以前也有過把游客拉黑的記錄,因為我們沒有執(zhí)法權,但我們會把這個情況上報。”
事實上,這還不算完,因為有媒體還比較用心地把兩個月前八達嶺長城方面處理的一起男游客刻字的情況通報也找了出來,意在說明在長城上刻字不是鬧著玩的。甚至拉黑還算輕的,搞不好還可能被拘留,同時還要罰款。
要知道,在兩個月前的男游客刻字事件中,已經很明確地回應了刻字的具體情況和最終的處罰情況(男子在長城刻字被拉黑,并被行政拘留5日、罰款200元。)。也就是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為處理女游客刻字一事提供了樣本。而當前需要搞清楚的是,網曝是否絕對屬實,同時除了視頻中的一幕,涉事女游客還有沒有在城墻的其它地方有同樣的刻字操作。
對此,有人陰陽怪氣地戲謔:“為何又是女的?”這顯然有些刻意挑起性別對立的意思。不過這都是輿論層面難以回避的雜音,我們知道就行,也不必在這類聲音上“戀戰(zhàn)”。換句話說,從根源上追究一下刻字背后的原因,可能更為重要一些。
坦白講,不管是主打文物遺跡的景區(qū),還是主打吃喝玩樂的景區(qū),文明旅游這都是每個游客出行的基本操守,也就是說,雖然八達嶺長城工作人員稱刻字關乎文物保護,但是從無差別的角度審視,就是在非文物的景點設置上刻字,也是不應該的。
也就是說刻字這種行為,只要是損害公共財物的情況,就是不應該的。并且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是說喜歡到處刻字的游客真的不清楚刻字的行為不文明,而是在約束這樣的事情上,往往都是良言難勸該死鬼,嚴肅處理最管用。
尤其來自同是游客的勸阻,喜歡到處刻字的游客幾乎是聽不進去的。一方面,不聽勸是人性中難以清除的雜質,另外最關鍵還是沒被“弄疼”。就拿以上提到的男游客和女游客來講,如果刻字的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大概率以后還會走到哪刻到哪,而且只會一次比一次來勁兒,甚至很可能還會把“刻字沒被抓”當成日后吹噓的資本。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也有人提及,是不是當事女游客精神有問題?嚴格來講,是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的。但是就過往的劣行劣跡來看,其中存在精神患者的比例并不大,十之八九都是沒有公共意識的劣人所為。
之所以篤定地說這個事,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約束劣人的行為,并通過具體的處罰來告訴人們,在公共場合下,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不可以干。并且最主要的是提醒所有人,過去能干的事,現(xiàn)在不一定能干。當然前提也很明確,就是基于人類文明演進的方向。
就比如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十幾年前,如果有媒體報道歐美國家言語性騷擾的事情,國內的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太矯情”,也就是非但不同情被冒犯的一方,反而會嘲笑冒犯的一方??涩F(xiàn)在確實變了,國內也開始出現(xiàn)言語性騷擾被當回事處理的情況。暫且不論處理上的力度如何,但是這起碼說明觀念有了社會性的變化。
同樣的,過去很長時間,走到哪刻到哪的行為,在國內很多人的認識里,覺得是一種“文藝行為”,即便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既不文明,也不文藝”。如此掰扯,是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人類文明演進的方向。
當然宏大敘事層面的“人類文明演進的方向”是沒必要人人都懂的,但是牽涉生活的細節(jié),最好還是多了解。不過要是知識受限導致難以多了解,那么就盡量聽人勸。因為聽人勸不僅可以吃飽飯,關鍵時候還可以保住命。由此再去審視“女游客執(zhí)意用發(fā)簪在長城上刻字”,真心期待八達嶺長城方面后續(xù)出一個完整的情況通報,最好一并把處罰的情況也事無巨細的列出來,因為唯有如此,這類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根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