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公布,年齡相差20歲,這跨度組合還是比較少有的。
而這次三名航天員分別為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相關資料圖)
對于景海鵬來說,這是我國一位資深的航天員了,所以成為指令長完全不意外,他先后執(zhí)行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一號的飛行任務。
而且在這些任務之中,也擔任過兩次指令長,這一次是第三次擔任指令長,所以,景海鵬是在不斷地刷新中國航天發(fā)展歷史。
當然,這也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景海鵬在創(chuàng)造中國航天歷史的時候,也在創(chuàng)造世界性的歷史。
而朱楊柱大家了解并不多,這是屬于我國第三批次的航天員,他也是首次執(zhí)行航天任務,在這一次主要是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所以,我們也是挺期待他能夠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成果。
而最受熱議,討論度相對較高的航天員就是桂海潮,大家對這一位航天員的關注,主要就是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入選。
而在他參選之后,很多細心的朋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位航天員與其他兩位航天員有一個巨大的亮點,那就是“戴眼鏡”。
所以,在很多航天員的文章之下,不少人都在說,航天員還能戴眼鏡?反向說明了——認為戴眼鏡不能上太空一樣。的確,這似乎在我國曾經并沒有出現(xiàn)過,所以,這一位航天員也是我國首位戴眼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這肯定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焦點,而這一位航天員在進入中國空間站之后,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yè)訓練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對我國空間站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極強的作用。
所以,這一次我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配置,的確也是前所未有的狀態(tài),突破瓶頸,實現(xiàn)了“一老帶兩新人”的局面,并且兩位都是來自第三批次的航天員。
好,回到我們說的戴眼鏡問題,不能上太空嗎?
的確,沒有見過,肯定是有質疑聲的,畢竟在太空之中執(zhí)行任務,是任何問題都要最小化的。其實,對于中國空間站發(fā)展來說,我國對航天員的選拔的確出現(xiàn)了一些調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曾表示,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變得越來越科學了。
而戴眼鏡的問題必然也有調整。
根據選拔的標準來講,隨著工程的發(fā)展,分工越來越細,科學實驗越來越專業(yè),任務不同選拔標準也有所不同,駕駛員和工程師的標準有了區(qū)分,高度近視是不行的,低度得近視還是可以的。
而且,不僅是桂海潮。按照透露的情況,我國有幾個載荷專家,有好幾個也是戴著眼鏡的。所以,這種情況在未來也還會出現(xiàn)。只要我們說的戴眼鏡的近視度不太高就行。
而且,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的時候,航天員也會將眼鏡放下,來避免安全性等問題出現(xiàn)。
所以,未來的航天員戴眼鏡也將會成為常態(tài)化,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同時,大家應該也知道,作為我國各個方向的人員,在不同領域也會呈現(xiàn)出戴眼鏡的局面,比如在第四批航天員中擔任載荷專家序列的航天員,就面向大學、科研機構及從事太空科學研究及應用的多行業(yè)人員開放。
同時允許他們的身體條件比飛船駕駛員和飛船工程師要低一些,低度近視也被納入可接受的范疇。
所以,作為專業(yè)人員,做專業(yè)的研究,這些都不是限制的標準,只要在一定范圍之中,都是可行的,嚴重近視那還是沒有辦法。
這也不算是對戴眼鏡的有什么爭議,主要是戴眼鏡有時間執(zhí)行任務的時候,的確可能面對一些問題。
例如:在冷熱交替的時候,眼眶可能出現(xiàn)水汽,影響發(fā)揮等等。所以,如果能不戴眼鏡的,就不要戴,這樣或許也能夠緩慢的恢復視力,這就是大家對戴眼鏡熱議的一件事情。
這下網友應該知道了吧?并不是不允許,只是近視度有限制,不要太高了就行。
而且有的網友說的好,隨著中國空間站的不斷發(fā)展,未來普通人,不是什么專家,科學家等等,都可以參與中國空間站的項目,這就是未來的趨勢,說得也沒有什么問題。
所以,中國空間站也是越來越開放了,而且,除了中國自己的航天員之外,未來我國也將為國外航天員提供機會。
我國在這一次的航天員發(fā)布會上,已經再次公開表示了,中國擁有完備的近地載人空間站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擁有成熟的航天員選拔訓練和保障體系,載人飛行任務以每年兩次的頻度常態(tài)化實施,可以說,完全具備開展相關工作的條件。
而對于國外航天員來說,我們也在積極開展有關籌備,我們也十分期待并歡迎國外航天員參加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所以,國外航天員加入中國空間站也是趨勢,我國也再次表態(tài)了,而不是很多網友擔心的,會不會有國外航天員來破壞中國空間站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國進行航天員選拔的時候,肯定也會注意到這些問題。
大家要知道——就如我國選擇空間站項目的時候,就有一套標準的,雖然我們是全球開放,所有國家都可以申請,但是在首批次的項目申請過程之中,我國只同意了日本,印度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
而美國的項目不符合中國空間站要求,所以最終被中國拒絕了,這說明什么?標準是有的,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的排除所有問題,但是我們設置的標準不能滿足,那也會直接性將其拒絕。
所以,大家也可以放心,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包括在2023年的時候,日本與中國參與空間站之下的“火箭發(fā)動機”研究,也是瞬間讓很多人炸鍋了,其實這個項目早就入選了,只是很多人沒有關注,而我國能夠將其納入,這說明符合要求,而大家擔心的泄密問題,我國肯定也考慮在了里面。
所以,能夠合作這說明也沒有什么問題,這里也不算是“洗白”,大家可以看下我國公布出來的17國項目,就明白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