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防疫放開后,我國多地迎來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不少人陸續(xù)中招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部分人還沒有陽,但他們比陽過的人更加焦慮、不安,總是緊張兮兮,只要自己有一點咽痛、咳嗽的癥狀,就認為自己可能是陽了,反復做抗原測試。即便結果顯示陰性,他們還是忍不住焦慮,認為自己只不過是處于潛伏期。
還有些人陽過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已經康復了。但這些“楊過”、“楊康”很快就需要重新回到崗位上班,他們時刻擔心自己會再次感染,成為“王重陽”。
用網絡上的話來說,這部分人很可能得了“幻陽癥”,總是疑神疑鬼。若焦慮情緒十分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這該怎么辦呢?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問我,“何醫(yī)生,你陽了沒?”
我比較幸運,雖然我生活在率先放開疫情防控的廣州,身邊也有不少“小陽人”,但我至今還未陽。我也不會過分焦慮、擔心,而是保持積極、坦然的心態(tài),盡量堅持挺進“決賽圈”。
我這種良好心態(tài)的背后,有著理性的、科學的認知基礎。
首先,我坦然地接受國家的政策,不抱怨、不埋怨。
在過去抗疫的三年里,國家一直用強大的防疫措施保護著我們,如今放開了,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塵埃落定的事實。作為我們這個層面的大眾,沒有必要再為到底該不該放開而糾結、爭執(zhí),這并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更加需要關注的是,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即便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的毒性大大減弱,我們也不能完全忽視它的危害。我們應該在戰(zhàn)略上藐視它,但在戰(zhàn)術上高度重視它,不能盲目認為新冠病毒真的等同于一場感冒或者大號感冒,不能隨意聽取一些專家的意見。
所以,我作為一名臨床醫(yī)生,雖然不是呼吸科、感染科醫(yī)生,但以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和判斷,從未掉以輕心過。
在防疫放開后,我督促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我們工作團隊的小伙伴都要繼續(xù)做好防護措施,儲備相應的藥物,分享各種如何預防新冠病毒感染以及萬一感染后如何縮短病程、減輕癥狀的科學方法。我自己也換上了防護性更好的N95口罩,不再堂食,不去人多的地方聚集,勤洗手。
我還在辦公室和家里配置了消殺空氣的設備,盡量降低所處環(huán)境中新冠病毒的載量,防止“氣溶膠”方式的新冠病毒傳播。
我還非常注重提高機體免疫力,多吃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水果,多攝入高蛋白的食物。
最重要的一點,我做好這一切的措施后,心里不再畏懼、糾結于陽與不陽,這種坦然、積極的心態(tài)讓我不會感到焦慮,而這會增強我的免疫系統(tǒng),幫助我更好地抵御病毒。
而且,就算我后續(xù)中招并康復后,在這個后疫情時代,我也會繼續(xù)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爭取降低再次感染的幾率,盡量保持健康、良好的身體狀況,雖然人類與新冠病毒“共存”,但我絕不向病毒投降,更不會掉以輕心:能不陽則不陽;能晚陽則晚陽,陽了則早日康復!同時,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爭取此生有限的生命能夠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社會價值。
雖然未來充滿了未知,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更加淡定、理性、積極和勇敢地擁抱新生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