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本市264所學校完成周邊交通治理
(資料圖片)
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配齊“四支隊伍”維護秩序 9月將試點通學定制公交
昨天(28日),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2018年以來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情況,截至目前,已累計治理學校264所。在此基礎上,9月開學前,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已按要求配齊“四支隊伍”,通過警方、校方、保安、志愿者四方力量共同維護學校周邊交通秩序。
校內無物理隔離禁止機動車進入
據介紹,學校周邊交通綜合治理以安全、有序為主要目標,以“六類設施齊全、四支隊伍到位、三方責任壓實”為治理標準,確保限速或減速讓行標志、前方學校標志、違法停車非現(xiàn)場執(zhí)法設備、行人過街設施設備、注意行人標志、禁停標志標線等六類交通設施設備清晰、完善;組建警方、校方、保安、志愿者四支隊伍,通過配齊設施、配足人員、加強監(jiān)管等多舉措,使學校門前交通秩序慢下來、靜下來、安全有序。目前,北京各學校(中小學和幼兒園)已按要求配齊“四支隊伍”。
市教委學校后勤處王建水介紹,今年本市將采取重點治理與全面推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治理,對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的72所學校以及市民反映交通問題突出的學校重點開展治理。交通、公安、公安交管、屬地政府等多部門互相配合、各司其職、綜合整治,共同破解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及周邊交通綜合治理難題,實現(xiàn)校園周邊交通有序、確保師生安全的工作目標。
為加強校內交通安全管理,根據方案,校內機動車行駛或停放須與學生活動區(qū)域物理隔離,如校內不具備物理隔離條件,須禁止機動車進入校園。
增設停車場方便家長接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正門位于小營西路,長期以來,是學校師生上下學的唯一出入口。每天上學高峰時段,家長送學車輛和社會通勤車輛交疊在一起,導致小營西路十分擁堵。
據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教育集團校長陳恒華介紹,去年,在多部門協(xié)調下,學校新開東校門、增設停車場,極大地緩解了校門口的交通壓力。昨天,北青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新開的東校門距離正南門只有百米遠,但卻及時地將接送學生的車輛分流了出來,緩解了學校門口的交通壓力,保障師生安全到校。
“我們向家長發(fā)放問卷了解到,新開的東門至少可以分流一半的接送車輛。同時,為了方便家長停車,還新建了一個能停放80多輛車的停車場。家長停車后,可通過小公園的空地接送孩子進出學校。”陳恒華介紹,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校門口的交通擁堵問題基本得到緩解,師生滿意度極高。
調整公交路線改善高峰擁堵
同時,為加強校園周邊交通服務保障,地面公交通過調整線路和運營時間、增加站位等措施,提升學校通學出行服務。如調整專189路,路線改行小紅門路,設置“小紅門橋北站”,方便八十中學睿德分校、小紅門分校師生公交出行;103路增加“臺基廠站”,縮短東交民巷小學師生、家長步行距離;M44路、專22路、專202路3條線路優(yōu)化運營時間,匹配沿途學校師生上下學出行需求。同時,從9月1日開學首日起,北京市將創(chuàng)新性推出通學定制公交服務試點,以減少私家車接送,進一步緩解校園周邊交通擁堵。
針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周邊交通混亂的問題,西城區(qū)城管委協(xié)同屬地街道、交警支隊等多個部門著手開展校區(qū)精準治理。首先西城區(qū)區(qū)城管委(交通委)通過與市級部門溝通協(xié)調,將7路公交局部線路進行調整,不再穿行佟麟閣路北段和新文化街東段,改善學校高峰擁堵情況。其次,針對麟閣路兩側違章停車現(xiàn)象,利用隔離護欄及柔性阻車樁對道路空間進行分割,預防違章路側停車占用道路空間造成的擁堵。最后,針對亂停亂放車輛、長時間違停車輛,增設配套科技設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