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某處陵寢前,普意雅一行人停車休息,在百余年前的昌平百姓眼中,汽車還是個稀罕物。
1933年3月1日下午,國立北平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圖書展示會。時任館長袁同禮和胡適、翁文灝以及時任法國駐華公使等,三百余人出席。展示會上,有各種圖書、手繪地圖,還有很多關(guān)于北京民俗、宗教、名勝古跡的照片。
【資料圖】
這些圖文資料,是普意雅夫人朱德容女士于1932年10月,捐贈給國立北平圖書館的。當(dāng)時,袁同禮接受捐贈,并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典禮,館方特辟專室保存。其中,普意雅拍攝收集的約5000幅照片,自入藏起,就成為今天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中一個頗具特色的專藏。普意雅是誰?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北京照片?
二十世紀初,普意雅手持地質(zhì)鎬在房山上方山云梯庵下的留影。他對上方山諸寺院進行了測繪,并繪制出精確的等高線地圖,同時完成歷史上首次對云水洞的專業(yè)考察。
云居寺南塔舊貌,普意雅對該塔的詳細測繪,為日后重建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1898年,平漢鐵路動工。已過而立之年的法國國立中央工藝學(xué)院工程師普意雅(Georges Bouillard)來到中國,受聘于清政府,測繪平漢鐵路沿線的地形圖。此后不到十年間,普意雅先后出任平漢鐵路北段總工程師、全路總工程師。
普意雅對中國的地形、地質(zhì)、古跡等頗有研究。他受中國政府之委托,繪制了大量北京及周邊地區(qū)的詳細地圖,其中有北京及四郊地圖、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分布圖等。這些精度極高的地形圖,被視為研究當(dāng)時北京地理歷史的孤品,彌足珍貴。
修筑平漢鐵路時,清政府為運輸修路所需建材、石料和煤炭,在良鄉(xiāng)、房山兩縣分別開辟坨里支線和周口店支線。當(dāng)時,普意雅親自勘測房山周邊地形,并最終確定支線終點兩座車站的選址。勘測同時,他還拍攝了大量照片,為今天的房山區(qū)留下已知拍攝時間最早的影像。
普意雅于1923年繪制的門頭溝地區(qū)等高線地圖
民國初年,普意雅和友人在明十三陵武將邊留影。
景山附近乘人力車的婦人
普意雅是一名天主教徒,但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京郊寺廟和道觀。他對京郊眾多寺院、古跡進行了詳細拍攝和測繪:在門頭溝,他繪制了1∶25000比例尺的妙峰山、潭柘寺、戒臺寺地形圖;在云居寺,他拍攝了大量戰(zhàn)火焚毀前的建筑,且對南塔進行詳細科學(xué)的測繪,為百年后重建南塔提供了重要參考;在上方山,他對山上寺廟群、云水洞詳細且科學(xué)的勘測,至今仍是研究這一佛教圣地的第一手資料。
普意雅癡迷于攝影。出于對中國文化的深愛,他在勘測平漢鐵路線路的同時,不辭辛勞地拍攝、收集了大量照片。他對這些照片進行了認真的整理,有的用中文或法文寫好文字說明,有的已裝訂成冊。照片中,有故宮、頤和園、玉泉山等皇家建筑,有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帝王陵寢,有北京街頭穿梭如流的人力車、串胡同賣糖葫蘆的小商販、鼓樓前赤身玩耍的孩童等市井百態(tài),還有黃寺、天寧寺、法源寺等寺院壇廟。這些珍貴照片,生動地記錄下了清末民初京城的民生百態(tài)。
民國初年百姓乘坐各類交通工具通過正陽門箭樓
清末民初的西四集市
1924年,普意雅將他近30年所拍攝、收集的照片進行整理,以《北京及其附近》之名出版。1927年,自平漢鐵路卸任的普意雅,先后完成多幅數(shù)據(jù)精確的舊京輿圖。他所繪制的《京兆地方分縣圖》,被這一時期編纂的地方志書廣泛采用。
普意雅孜孜不倦地為我們記錄下了古都北京的種種細節(jié)。以至于今天,很多人忽略了他的主業(yè),其實是一名鐵路工程師。
普意雅對中國有特殊的情結(jié)。平漢鐵路通車后不久,他選擇定居北京,并娶了一位中國妻子叫朱德容。1885年10月25日出生的朱德容,祖籍廣州,在北京與普意雅結(jié)婚。1920年前后,普意雅購置了朝陽門內(nèi)大街69號的宅基地,并親自設(shè)計建造了兩棟法式三層小樓,頂層有閣樓,樓前有一個大花園,宅院面積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在當(dāng)時非常氣派。
普意雅和朱德容在這座法式洋樓里,一起生活了近十年。1930年9月,普意雅因病在北平逝世,享年68歲。1965年,北京朝陽門地區(qū)重新編制門牌,普意雅舊居的門牌號變更為朝內(nèi)81號。
文/馬志璞
圖/國家圖書館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