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wǎng)記者 蔣煒寧 文/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到達食堂,打包早餐,然后開上電瓶車,送到一個個宿舍樓下,交給樓下等候的“大白”們,再由“大白”們送上樓交給正在隔離的老師和同學們。這一套流水線式的工作,開啟了普拉蒂夫·霍利亞一天的志愿服務。送了早餐,送中餐,再送晚餐,這樣的打包、送餐,一天內(nèi)要重復三個來回,素食主義、特殊餐飲需求的外籍學生,還需要他上樓逐一敲開房間精準投放,從凌晨4點半一直忙到晚上9點半……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校園里,普拉蒂夫·霍利亞的身影穿梭不停,微信運動的步數(shù)突破20000步,沖到朋友圈榜首!
三天前,寧波諾丁漢大學疫情防控的警報拉響,普拉蒂夫就報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抗疫志愿者。白色防護服、一雙輕便的跑鞋、一頂藍色絨線帽、一個N95口罩成了他的著裝標配。濃眉大眼、絡腮胡子的他騎上他那輛單車,服務各項抗疫工作。
今年33歲的普拉蒂夫是一名印度裔英國人,來寧波諾丁漢大學任教滿5年了,是該校體育部主任。16歲,他就開始做起了志愿服務工作,“這不僅是一種體驗,更能從中收獲多種能力,還能幫到他人。”他說,在寧波的這5年里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度,這里的人們都非常友好。雖然做一名抗疫志愿者會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但跟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協(xié)助處理各項事務,從他們身上感受到齊心協(xié)力抗疫的力量,是一件非常正能量的事兒!
普拉蒂夫的同事告訴記者,這已經(jīng)不是他第一次做抗疫志愿者了,今年9月剛剛開學時,普拉蒂夫就承擔起了給靜默中的同學們送餐的工作。
焦慮、擔心、不安……面臨轉(zhuǎn)移隔離,同學們難免會有些小緊張。普拉蒂夫在送餐時,還會附上貼心的寬慰,鼓勵孩子們:“只要我們有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昨天中午,送同學們?nèi)ジ綦x酒店的大巴車就要出發(fā)了,這時一個崴腳的同學正一瘸一拐地艱難趕過來,普拉蒂夫看到后,立馬把小電瓶車開到他身邊,向他揮揮手,接上,一直送到大巴車入口。普拉蒂夫欣慰地告訴記者,這位同學臨上車說的話感動到了他?!案綦x誰都不愿意去,但為了抗疫需要又必須去,謝謝老師的幫助!”也正是這番話讓普拉蒂夫看到了他這份志愿服務的價值所在。
送餐、送水,普拉蒂夫有時候更像一個大管家。有的同學對某些食物過敏,有的外籍學生是素食主義者,各種個性化的需求,他都會仔細記錄,協(xié)調(diào)對接,盡全力滿足同學們的生活需求,他貼心的關懷,也成了同學們暖心的話題。
“我們的學生群體比較多元化且個性化,整個抗疫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邊工作邊疏導,需要互相理解。我看到政府、學校各方都在努力協(xié)調(diào),在此過程中我可以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逼绽俜蛘f,在這次志愿服務中,他與學生、老師、工勤人員,還有大量的社工打交道,感受到大家擰成一股繩的勁兒,他為自己也是其中一員而自豪。
疫情防控期間,普拉蒂夫一直是一張行軍床、一個睡袋,睡在學校的體育館里。采訪間隙,他還跟記者聊起了最近火爆的世界杯賽事,忙里偷空瞄幾眼足球賽是他放松自己的法寶。
中午11時半,普拉蒂夫朝我們揮揮手,又騎上那輛單車,駛向食堂開始新一輪的打包、送餐服務。
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務拓展中心主任大衛(wèi)·福斯特也是一名外籍志愿者,來寧波12年了。這位愛爾蘭人中文說得很溜,開口就說自己只是做了一點點小貢獻。他已經(jīng)連續(xù)做了3天“大白”,敲門送餐,聯(lián)絡隔離轉(zhuǎn)運,主動承擔與外籍師生的溝通聯(lián)絡,昨天僅溝通聯(lián)絡的通話時長就有5個小時。
“昨天對接了30多位外籍人士,每個人都有很多細節(jié)要敲定,基本得四五通電話來回才能搞定?!边@位已經(jīng)三晚睡在辦公室里的外籍高管樂呵呵地說,疫情防控讓同事們聯(lián)系更緊密,全天候在一起協(xié)調(diào)工作,感覺這就像一個大家庭,人與人的關系很近,互相給力支撐。
據(jù)了解,針對校外隔離師生,學校也建立了與隔離點協(xié)調(diào)機制,通過輔導員、網(wǎng)格員,專屬郵箱、電話熱線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溝通學生、老師與家長,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線上教學也在積極地準備中。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