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在2019年普遍獲得超額收益后,2020年開年持續(xù)吸金,多次出現提前結募,甚至一日售罄的情況,目前這一現象仍在持續(xù)。2月18日,備受市場關注的睿遠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基金正式開售,首日實際募集金額或達1200億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在銷售火爆的行情下,截至目前,年內新發(fā)基金成立規(guī)模已近200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超130%。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公募基金發(fā)行熱的背后,是過往優(yōu)秀的業(yè)績表現、投資者對后續(xù)股市的長期看好,以及渠道發(fā)力線上銷售等多方因素的綜合結果。
一日募集或達1200億元
2月18日,以國內權益投資見長的睿遠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基金——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開啟發(fā)行。據此前公告數據顯示,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的募集上限為60億元,封閉期三年,基金托管人為招商銀行。而為體現與基金份額持有人風險共擔的原則,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趙楓表示,會在首次募集時認購該基金3000萬元,并承諾鎖定四年且不參與配售。
“陳光明旗下第二只公募產品”“基金經理趙楓自購3000萬元”等關鍵詞,讓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自帶爆款基因,備受市場關注。開售之前,就有業(yè)內人士猜測該基金能否重現睿遠成長價值混合首發(fā)逾700億元的盛況。對于實際募集情況,有券商渠道人士透露,或在1200億元左右。若以1200億元計算,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已創(chuàng)下公募基金銷售規(guī)模新高,打破了上投摩根亞太優(yōu)勢混合(QDII)在2007年1162.6億元的募集紀錄。
對此,睿遠基金方面相關人士則表示,各個銷售渠道返回數據需要時間,一切以公告為準。
事實上,今年以來,爆款基金、“日光基”頻頻現身。2月18日,博時基金發(fā)布公告表示,旗下博時產業(yè)新趨勢混合以75.93億元的規(guī)模成立。在此之前,國富基本面優(yōu)選混合、鵬華價值成長混合等多只基金的成立規(guī)模超過40億元,永贏科技驅動混合、招商科技混合等更是一日售罄。
年內募集金額同比翻倍
從開年至今的發(fā)行情況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年內新發(fā)基金總規(guī)模高達1979.3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848.33億元同比增長133.32%。就不同類型基金的募集情況來看,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類產品累計募集規(guī)模就達到1362.29億元,占比68.83%。
對于年內基金成立規(guī)模激增的情況,滬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優(yōu)秀的業(yè)績表現是基礎,看好A股后續(xù)走勢則是參與認購的前提。他指出,2019年上證綜指全年上漲22.3%,但同期,公募權益類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超過35%,5只產品收益翻番,詮釋了“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點。同時,雖然A股在近期經歷了較為明顯的漲幅,但多數個股的估值仍處于偏低或合理區(qū)間,上行空間仍舊存在,也就促使資金加速入場。
北京一位業(yè)內人士也指出,對股市長期走勢的看好,給投資者帶來了火熱參與基金認購的熱情,同時,部分基金也由于其擬任基金經理過往業(yè)績良好受到認可。而從產品設計來看,多數“日光基”和爆款產品設置了募集上限,使得有布局意向的投資者在認購時為了達到既定的投資額度而加大投入,也間接提前了募集結束的時間。
這樣的情況從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混合的認購也可窺一斑。據渠道提供的數據,該基金開售后不久即達到募集上限,1個小時就突破100億元,截至2月18日上午收盤,募集規(guī)模已超400億元。另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某券商分公司單客戶下單高達9億元,不難看出投資者參與認購該基金的決心。
基金經理直播“帶貨”
除此之外,也有業(yè)內人士強調,線上銷售模式也為基金發(fā)行助力良多。一位不愿具名的頭部基金銷售機構人士透露,公司在基金銷售方面的業(yè)務都是在線上,近期也與部分基金公司合作做了多場路演,且在形式上既有針對散戶的大咖秀,也有針對機構客戶的線上策略會。“最近基本每天都有一場,從效果來看,銷量是不錯的,整體上比之前有放大,不過具體數據尚不清楚。”該銷售機構人士如是說。
南方某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也在近期參與直播路演后,感嘆線上銷售帶來的便利。他直言,過去公司方面的營銷模式是“線上+線下”結合。線下方面,不僅要輾轉多個重點城市宣講,在過程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都較為龐大,而且一次面對的客戶人數大概也就40-50人左右。
但對比近期一次基金經理線上直播情況看,同時觀看人數在3000人左右,累計播放次數超過2.8萬次,等于同時做了幾百場線下路演,而且基金經理在辦公室,甚至是家中即可完成。在直播的過程中,投資者與基金經理的線上互動熱烈,投資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基金經理的專業(yè)水平,部分在后期成功轉化為公司產品的客戶。基金經理也表示直接與基民溝通交流的感覺很好,后續(xù)愿意再次“出鏡”。
至于基金的后續(xù)發(fā)行趨勢,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認為,在市場和投資環(huán)境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互聯(lián)網日益發(fā)達,機構的線上渠道建設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有望被觸達和轉化,一段時間內爆款、“日光”現象仍有望持續(xù)。不過,該內部人士也提醒投資者,應根據個人情況理性投資,了解所選產品的封閉期、投資范圍等,切忌盲目跟從熱點,導致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