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先后幾輪暴雨,和穿插其間的各種“散裝雨”,下得魔都的小伙伴們都沒了脾氣。
問世間“晴”為何物,梅雨季里晾不干衣褲~
不過好在,明天,上海的天氣預報是“多云”,是的!沒有“雨”,各種大雨小雨雷陣雨都沒有,就是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多云,對于黃梅天來說這是多么難得啊~
不僅如此,周三、周四也是陰到多云天氣為主,雨水“散裝”,陽光也會不時上線。
不過這并不代表立刻就要出梅了,因為周后期隨著雨帶北抬,又要下雨咯!
明天最高30℃的多云天上線今天,上海的早高峰再次受到梅雨的襲擾。
上海中心氣象臺先后發(fā)布了雷電黃色預警和大風藍色預警。崇明和寶山等地甚至出現了暴雨,但是早高峰已結束,雨就小了。
白天不時會灑落一陣雨,時而可以不撐傘,時而不得不撐傘,但時間都不太長。
中心城區(qū)徐家匯站全天最高氣溫28.2℃,雖然不算高,但因為濕度大,所以也有點兒“齁”。
今天夜里陰有時有陣雨或雷雨,南部地區(qū)雨量中等,
上海中心氣象臺預計,下半夜轉陰到多云;偏西風4-5級陣風6級,沿江沿海地區(qū)和江河湖面5級陣風6-7級,上半夜轉西北風4-5級。
明天風力進一步減小,偏北風3-4級。
明天是難得的多云好天氣,氣溫在22-30℃,請抓緊時間洗曬!
受梅雨帶南北擺動影響,本周仍以時陰時雨天氣為主。
明天之后,
周三至周四“梅姑娘”脾氣有所收斂,以陰到多云天氣為主,雨水變得“散裝”,
期間陽光也會時不時上線。
周后期隨著雨帶北抬,又將有次降水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
周后期最高氣溫多在30℃以上。
未來一段時間的最高氣溫穩(wěn)中有升,
到時候,潮濕悶熱體感又將上線,記得做好除濕降溫呀~
雨帶南北擺動的“背后操盤手”關心天氣預報的小伙伴,今年黃梅天里一定看到過本市處于“雨帶邊緣”“雨帶北側”“雨帶南側”等等說法。比如未來24小時,主雨帶就基本在上海的南邊。
中國氣象局科普,汛期降雨的時候,觀察降雨分布圖,很容易發(fā)現呈明顯的帶狀分布。雨水似乎遵循著什么規(guī)律的指引,總是形成一條連綿不絕的雨帶。
神奇的是,雨帶還會上下移動,而“有形”的雨帶,勾勒出的是一個常年影響我國天氣的巨無霸——副熱帶高壓——輪廓的一部分。
是的,沒錯,副熱帶高壓這個夏季“大BOSS”,很多天氣現象都和它有關,高溫、梅雨、臺風走向等等,背后都離不開它的“操盤”。
影響我國的副熱帶高壓,全名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副熱帶高壓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干燥炎熱,如同一個“大蒸籠扣”在地表上。但在副熱帶高壓的邊緣地區(qū),形勢卻大不相同。
所謂物極必反,副熱帶高壓的邊緣與內部不同,盛行上升氣流,這是形成降雨的必要條件之一。
連續(xù)6天以上無雨才有望出梅自6月9日入梅以來,上海梅雨季已超過20天,而常年平均梅雨期長度也就23天,這是否意味著快要出梅了?
其實,目前沒有研究表明入梅時間會對出梅時間有明確的指示意義。由此可見,入梅早晚和出梅早晚沒有必然聯系。
氣象專家介紹,判斷是否出梅,需要參考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降水等情況。具體,有一種“1+2”的標準。
首先,要觀察位于東經120°至東經130°的副熱帶高壓脊線,看其是否北跳至北緯26°或更北;滿足這一前提后,再倒追前幾天的溫度和下雨情況,如果連續(xù)6天以上無雨,且日均氣溫不低于27℃、最高溫度不低于30℃,可以判斷這6天里的最后1天基本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