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生理活動,它太過平常,以至于大家常常忽略它的存在。但從中醫(yī)角度講,呼吸可是藏有大學(xué)問的。這“一呼一吸”用對了門道,便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養(yǎng)生。
中醫(yī)理論認為,氣是構(gòu)成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有推動氣血、溫煦脈絡(luò)、固攝臟腑的作用。氣的生成來自三個方面,即先天之精氣(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稟賦之氣)、水谷之精氣(飲食水谷經(jīng)脾胃運化后所得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吸入之清氣(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我們的四肢百骸、全身上下,無不靠氣的運轉(zhuǎn)。任何一個臟腑發(fā)揮功能,也都是氣的升降出入在起作用。
我們的一身之氣是如何輸布的呢?中醫(yī)認為,氣將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氣和肺呼吸而來的天地清氣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胸中的宗氣(胸氣);宗氣和元氣(先天之氣)融合,形成一身之氣。一身之氣融合生成后,又各自分布于臟腑,形成臟腑經(jīng)絡(luò)之氣。所以說,我們的宗氣必須沿三焦(包括心、肺、脾、胃、肝、膽、腎、大腸、小腸、膀胱等五臟六腑)下行交融于元氣才算完成使命。在這個過程中,宗氣下行靠的是肺的肅降和腎的納氣功能。腎氣強,納氣有根,則肺的肅降之能得以正常運轉(zhuǎn)。若腎氣收納無權(quán),則肅降不及。因此,呼吸必須“入腰入腎”才算最好。因為這意味著腎發(fā)揮了納氣之功,肺氣得以肅降,宗氣得以下行,元氣得以滋養(yǎng),一身之氣才得以流轉(zhuǎn),使得臟腑功能正常,我們的身體也健康。這正是中醫(yī)“呼吸入腰,百病全消”的原理。
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深呼吸。深呼吸時,不但胸廓擴張,腰部尤其是雙腎處也會有力擴張,感覺有氣入腰,使得呼吸深遠綿長。這樣做,可以讓宗氣下行和元氣交融。建議大家每天可以在空氣比較新鮮的地方,做深呼吸200次,長期堅持對身體非常有益。
此外,也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我國古代醫(yī)家早就認識到腹式呼吸有獨特的祛病延年功效,所以相繼創(chuàng)造了“吐納”“龜息”“氣沉丹田”“胎息”等一系列養(yǎng)生法。這里為大家介紹一套可以“呼吸入腰”的腹式呼吸法,日常不妨勤加練習(xí)。具體方法是:想象丹田(肚臍下三根手指的位置)里有一個“小氣囊”;用鼻子吸氣,把吸進去的氣一路從胸部、腹部送到“小氣囊”里;此時小腹微微凸出,深深地把“小氣囊”里的氣全部由鼻子呼出。需要注意的是,吸氣時應(yīng)讓小腹凸出,呼氣時小腹要平縮。